时代会淘汰弱者,亦能成就强者;唯有自强不息,方能历久常新。乐富广场的成功正是一个好例子。它稳坐狮子山下,紧随时代步伐服务社区,它勇于求变,为广大市民和同业开拓新境界。
乐富位处狮子山下,黄大仙区的西面,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基层社区。二次世界大战后,大量难民涌入聚居。直至1950年代末,香港首批公共房屋乐富邨和横头磡邨相继落成,徙置当区的木屋居民。那些冒着生命危险逃难来港的难民,从本来的寮屋,搬入现代化的新单位,眼前是摩士公园的绿草如茵,无不欣喜雀跃。于1979年和1985年,港铁乐富站和乐富广场先后落成,解决了交通和生活所需,居民更加心满意足。
虽然这批公共屋邨在八、九十年代被彻底翻新,但占地63,000平方米的乐富广场却一成不变、停滞不前。直至2005年,领展接手商场,将它列为首个资产优化项目。面对史无前例的挑战,领展首先深入分析物业的优势及症结。一方面,商场交通便捷,四周民居林立,理应拥有忠实的客流。但另一方面,街市阴暗潮湿、破落不堪;商店布局又杂乱无章,例如潮流时装店与牙医诊所并列。此外,商场更被横头磡南道分割两边,互不相通,令顾客寻找店铺时俨如走入迷宫。后来情况更雪上加霜,在广播道的电视广播公司,曾经为员工提供接驳车往返乐富广场用餐,但自从电视台迁往新界后,商场顿失客流支柱。即使住在楼上的居民,也不愿光顾这个陈旧的商场,更遑论吸引区外顾客。
纵使人们不满现状,却习以为常,抗拒改变。因此乐富广场在进行改造的初期,曾遭到社区人士反对。尽管领展多方解说,保证优化方案会为居民及商户带来裨益,甚至吸引更多人认识乐富,但人们仍是心存疑虑。不过,随着时间的推移,领展一次又一次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,渐渐让大家看见成果。
乐富广场首阶段工程于2010年完成,先将整个商场凝聚起来,赋予现代活力,并大幅重组商店布局,以提升顾客体验。例如,医护服务集中在一条走廊,而旗舰商户,如百货公司等,就与一系列相关店铺并列,相辅相成。焕然一新的乐富街市则在2013年重开,换上清晰的指示牌、明亮的灯光,及增设多个入口,收获好评如潮。商场分A 区和 B 区,两者以行人道和的统一的视觉装饰连系起来,各有特色又互为一体。来到2022年,A区再添惊喜,开放了一个占地1,200平方米的露天平台,其设计意念取材自狮子山郊野公园,走时尚露营风格,两侧伴随各式咖啡厅和食肆;小孩可以随时来蹦跳玩耍,长者就来闲聊家常。而B区的户外绿化区就加设跑步径,成为青少年课后消遣的热点。
乐富广场每一次焕新,都给大家带来惊喜。顾客纷纷回流乐富广场,享受这个兼具亲切感和新鲜感的好地方。过去近20年,乐富广场一直与时俱进,不断求变的步伐,至今天仍未停歇。扶手电梯旁边摆放钢琴,成为街坊乐手一展才华的小舞台。开设于2023年的领展可持续未来馆,通过一连串互动展览,普及环保和共融教育,并为一众非政府组织搭建平台,把创新方案落实到更广泛的社区。眼见其他日本品牌在乐富广场大获成功,潮流家居百货公司Nitori亦决定进驻此地,掀起一股可爱日系风潮。现在,九龙塘和笔架山的高消费群也乐于到乐富广场购物、用餐和娱乐。乐富街市更成为全港典范,不但带动了本地街市行业的革新转型,更成为游人必到的热门地标。乐富广场持续不断的蜕变,令它历久不衰。由始至终,它都是紧贴时代的社区凝聚点,发挥超越一般商场的社会价值;这份使命,正是它不断自我突破的原动力。
因为我们设身处地思考居民的日常生活,所以能够创造出更多亮点,令人们有更多前来乐富广场的理由。
人们会在这里晒太阳,小孩则坐在草坪上看书、吃零食,我们很高兴看到大家都能在平台草地上享受生活。
美食广场中央的空地,由原本的枯燥模样,摇身一变成为街坊们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—— 这让我意识到,原来社区商场可以有这麽多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