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更佳的網上體驗。閣下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。請參閲我們的私隱政策聲明了解更多。

創造:靈感啟動蛻變

黃漢強
前香港項目及工程董事總經理

要了解一個地方,首先要了解那裡的人 ── 他們的經歷、嚮往和動力。領展成立時,香港已是一個享負盛名的國際金融中心。但這顆東方之珠,並非一開始就如此閃耀;當初它只是一個小漁港,直至一群渴望致富的企業家透過航運、 製造業、及後來的服務業,徹底改變了它的面貌。

香港人骨子裡的拼搏精神,令他們無懼逆境,即使條件匱乏,依然靈活應變,勢要幹出成績。但領展注意到,亦是這份強大的適應力,令他們習慣了對惡劣的生活環境逆來順受。人們每天為口奔馳,根本無暇注意到濕滑的街市危機四伏,也來不及想到,每天歸家時途經的昏暗街角和破舊建築,正默默地蠶食他們的生活質素。大家總是忙於工作,卻忘了自己,對於怎樣改善生活環境,不敢奢望,也毫無頭緒。

領展深感香港市民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。於是在2005年,徹底審視了剛收購的物業組合,並定下長遠的改革路線圖,循序漸進地評估每項資產的需要;同時秉持審慎理財、善用信託資金的原則,因應物業情況的緩急輕重,逐一製訂發展策略和行動計劃。

黃漢強是領展前香港項目及工程董事總經理,他在1970年代的公共屋邨長大,母親至今仍選擇住在那個熟悉的社區。他原本以為翻新屋邨商場是輕而易舉之事,但當他在2013年加入領展後,才發現這份工作殊不簡單。黃漢強回想昔日的街市時,直言就是個惡夢:「我家附近的街市又醜又臭,太噁心了,我真的很討厭它 !」然而,這十多年來在領展的日子裡,令他對屋邨和街市有了全新的認知。畢竟,評估這些民生社區空間的優點與不足,找出改善方法,正是他工作的重要一環。

這位香港大學畢業的建築師坦言,一個地方的軟件比漂亮的硬件重要。「簡而言之,我們的工作就是令地方變得更好,讓大家更快樂。」他說。 「只要人們喜歡一個地方,就會不斷回來,還會推介給親朋好友。我們的目標,不是要興建一個廸士尼樂園。一年才去一兩次的旅遊景點,跟每天會去一兩次的社區場所,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社區的地方營造,可以是最直接實在的設施改善,比如改進洗手間的設計,讓人用起來更方便順手;也可以是在戶外增建庭園,種植本地品種的花卉樹木,讓男女老幼每天回家途中,也能感受自然之美。」

對於黃漢強而言,最理想的假期莫過於留在本地。他喜歡在家附近的街道漫步,觀察人們如何與環境互動,並打趣說,自己在休假時最愛逛商場。他認為,有別於掛在牆上供人仰望的純藝術創作,建築設計有明確的用途和特定的服務對象,必須兼顧美學與功能。一個地方能夠讓廣大的目標人群經常前來享受時光,就是最好的設計。要是能吸引區外的人慕名而來,就是錦上添花。若然能夠列入遊客的行程之一,更是滿貫全勝。「如果我們設計的場所能夠被頻繁使用,就是成功了。」黃漢強說。「如果一張桌子沒人用,那就不是成功的設計,這道理放諸萬物皆通。因此,我們先談實用,再談好看。」
 

規劃設計不僅要為租戶帶動客流,要讓地方成為真正的「第三空間」,就需要觸動人心,回應市民的渴求。當人們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,就會渴望擁有自己的小社區。小孩有地方練習鋼琴或小號,不必擔心鄰居報警投訴噪音。年輕人有空間跟好友相聚,分享共同興趣。長者們可以在安全熟悉的環境下自由活動,感覺自在自主。人們盼望社區集多功能於一身,好的規劃必須動靜皆宜,有安靜的休憩角落,也有開放的戶外庭院,讓大家隨時來玩樂、休閒、聚會或獨處,隨心所欲。

 
黃漢強在佈局空間時,會刻意加入衝動式消費的元素,這源於他的自身體驗:「我平時會買一杯咖啡,然後到店旁的花園邊坐邊喝。」他坦言。「不知不覺,我就會在同一個商場裡逗留一整天。好的零售空間,必須同時是好的社交場所,讓人們一起消閒娛樂。許多在家裡無法滿足的需求,比如住所狹小不夠活動空間、不懂下廚又想吃點好的,來到這裡可以各取所需。商場的設施,要歡迎人們駐足逗留。有些人也許只是為了避暑而路過商場『蹭冷氣』,突然想起還要買雞蛋,或者要為派對添置新裝。成功的地方營造,會讓人們與空間產生連結,並潛移默化地改變人的心態和習慣。」

雖然每個地方各有其獨特性,但領展始終遵循一套嚴謹的程序:透過客流量分析、焦點小組討論,和其他深入研究,有系統地拆解問題,製訂全面的物業優化方案。在取得相關持份者的共識後,部分項目會分階段進行,以減少對現有社區的影響;如果是新建或閒置的空間,則會一次性全面展開工程。領展的研發團隊會在現場測試材料,確保方案達到預期的效果。有時,團隊會夥拍本地藝術家,以藝術作品凸顯地方色彩。有時則簡單地用上燈光,營造和諧的氛圍或反差的趣味。「在設計決策方面,我擁有相當高的自由度。」黃漢強分享道。「設計沒有單一的方程式。我們會根據場地情況,選用不同的物料、配色,邀請不一樣的藝術家參與。因此,最終的製成品風格十分多元化,而且每個都是獨一無二。」興建新物業,比起改造現有物業,往往耗時更長,技術要求更高。因為新建項目在設計時,必須預測用家在整個物業週期中的各種需求,考量的因素更多,相關流程也更繁複。「新建項目既易又難。一方面,我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,但另一方面,要把每個細節做到盡善盡美,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。」黃漢強說。

最令黃漢強欣喜的,是看到不同背景、不同年齡的人,都能開心享用自己有份打造的地方。「即使是最尋常的活動,例如穿過走廊、停車、採購日用品等,這裡都給到人們好的體驗,為大家的生活增添小確幸。」他說:「我們的地方隨時歡迎大家,希望每個人能夠感受到一份歸屬感。」

回到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