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會淘汰弱者,亦能成就強者;唯有自強不息,方能歷久常新。樂富廣場的成功正是一個好例子。它穩坐獅子山下,緊隨時代步伐服務社區,它勇於求變,為廣大市民和同業開拓新境界。
樂富位處獅子山下,黃大仙區的西面,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基層社區。二次世界大戰後,大量難民湧入聚居。直至1950年代末,香港首批公共房屋樂富邨和橫頭磡邨相繼落成,徙置當區的木屋居民。那些冒著生命危險逃難來港的難民,從本來的寮屋,搬入現代化的新單位,眼前是摩士公園的綠草如茵,無不欣喜雀躍。於1979年和1985年,港鐵樂富站和樂富廣場先後落成,解決了交通和生活所需,居民更加心滿意足。
雖然這批公共屋邨在八、九十年代被徹底翻新,但佔地63,000平方米的樂富廣場卻一成不變、停滯不前。直至2005年,領展接手商場,將它列為首個資產提升項目。面對史無前例的挑戰,領展首先深入分析物業的優勢及癥結。一方面,商場交通便捷,四周民居林立,理應擁有忠實的客流。但另一方面,街市陰暗潮濕、破落不堪;商店佈局又雜亂無章,例如潮流時裝店與牙醫診所並列。此外,商場更被橫頭磡南道分割兩邊,互不相通,令顧客尋找店舖時儼如走入迷宮。後來情況更雪上加霜,在廣播道的電視廣播公司,曾經為員工提供接駁車往返樂富廣場用餐,但自從電視台遷往新界後,商場頓失客流支柱。即使住在樓上的居民,也不願光顧這個陳舊的商場,更遑論吸引區外顧客。
縱使人們不滿現狀,卻習以為常,抗拒改變。因此樂富廣場在進行改造的初期,曾遭到社區人士反對。儘管領展多方解說,保證優化方案會為居民及商戶帶來裨益,甚至吸引更多人認識樂富,但人們仍是心存疑慮。不過,隨著時間的推移,領展一次又一次以實際行動兌現承諾,漸漸讓大家看見成果。
樂富廣場首階段工程於2010年完成,先將整個商場凝聚起來,賦予現代活力,並大幅重組商店佈局,以提升顧客體驗。例如,醫護服務集中在一條走廊,而旗艦商戶,如百貨公司等,就與一系列相關店舖並列,相輔相成。煥然一新的樂富街市則在2013年重開,換上清晰的指示牌、明亮的燈光,及增設多個入口,收獲好評如潮。商場分A 區和 B 區,兩者以行人道和的統一的視覺裝飾連繫起來,各有特色又互為一體。來到2022年,A區再添驚喜,開放了一個佔地1,200平方米的露天平台,其設計意念取材自獅子山郊野公園,走時尚露營風格,兩側伴隨各式咖啡廳和食肆;小孩可以隨時來蹦跳玩耍,長者就來閒聊家常。而B區的戶外綠化區就加設跑步徑,成為青少年課後消遣的熱點。
樂富廣場每一次煥新,都給大家帶來驚喜。顧客紛紛回流樂富廣場,享受這個兼具親切感和新鮮感的好地方。過去近20年,樂富廣場一直與時俱進,不斷求變的步伐,至今天仍未停歇。扶手電梯旁邊擺放鋼琴,成為街坊樂手一展才華的小舞台。開設於2023年的領展可持續未來館,透過一連串互動展覽,普及環保和共融教育,並為一眾非政府組織搭建平台,把創新方案落實到更廣泛的社區。眼見其他日本品牌在樂富廣場大獲成功,潮流家居百貨公司Nitori亦決定進駐此地,掀起一股可愛日系風潮。現在,九龍塘和筆架山的高消費群也樂於到樂富廣場購物、用餐和娛樂。樂富街市更成為全港典範,不但帶動了本地街市行業的革新轉型,更成為遊人必到的熱門地標。樂富廣場持續不斷的蛻變,令它歷久不衰。由始至終,它都是緊貼時代的社區凝聚點,發揮超越一般商場的社會價值;這份使命,正是它不斷自我突破的原動力。
因為我們設身處地思考居民的日常生活,所以能夠創造出更多亮點,令人們有更多前來樂富廣場的理由。
人們會在這裡曬太陽,小孩則坐在草坪上看書、吃零食,我們很高興看到大家都能在平台草地上享受生活。
美食廣場中央的空地,由原本的枯燥模樣,搖身一變成為街坊們放鬆身心的好地方 —— 這讓我意識到,原來社區商場可以有這麼多的可能性。